6.NFT (不可流通代幣)

學習目標: 清楚區分可替代代幣 (FT) 與不可替代代幣 (NFT),並深入瞭解 NFT 的核心特性,例如唯一性、不可分割性、可驗證的所有權,以及其基本實作方式 (例如 ERC-721 代幣標準)。

可風化 (FT) 與不可風化 (NFT) 的核心差異

理解 NFT 首先要掌握「不可替代」的含義,這需要與「可替代」進行比較:

  • Fungible Tokens (FT): 代幣的每個單位都具有相同的價值、屬性和功能,使它們可以互換。例如,您口袋中的 1 美元代幣與別人口袋中的 1 美元代幣具有相同的購買力。在加密世界中,比特幣 (BTC)、以太坊 (ETH) 以及大多數加密貨幣和穩定幣(如 USDT)都屬於可替代代幣。如果您借給朋友 1 BTC,他們可以歸還任何 1 BTC,而不需要歸還原件。
  • 不可流通代幣 (NFT): 相比之下,NFT 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且通常不可分割的(雖然有實現部分所有權的技術手段)。每個 NFT 都擁有其獨特的身份(代幣 ID)和元資料,元資料描述了其所代表的特定資產或權利,使其有別於所有其他 NFT(即使是同一系列中的 NFT)。例如,特定的演唱會門票、獨特的數位藝術品或稀有的遊戲內物品都是不可盜用的。您不能使用周杰倫演唱會門票參加 Taylor Swift 演唱會,即使兩者的票面價值相同。

NFT 的唯一識別碼、元數據和可驗證的所有權

  • 唯一識別碼: 每個 NFT 都有一個獨特的代幣 ID 及其在區塊鏈上的相關智能合約地址。這個組合構成了 NFT 在全球的唯一身份。
  • 元資料: NFT 的 metadata 是描述其所代表資產詳細資料的資料集。對於數位藝術 NFT 而言,元資料可能包括藝術作品的標題、創作者資訊、創作日期、描述、影像/視訊檔案連結(通常儲存在分散式儲存系統,如 IPFS 或集中式伺服器),以及其他自訂屬性(如稀有性特徵)。儲存元資料的方法及其可變性大大影響 NFT 的價值與壽命。
  • 可驗證的所有權: NFT 透過區塊鏈技術提供透明、公開和不可變的數位所有權記錄。記錄在區塊鏈上的錢包地址(公開密鑰)作為 NFT 的當前持有者,被認定為其所有者。所有權轉移也透過區塊鏈交易公開記錄。這種可驗證性是「NFT」的核心價值之一。

區塊鏈上的 NFT 實施標準(例如,ERC-721、ERC-1155)

為了確保 NFT 在不同錢包、市場和應用程式之間的相容性和互操作性,其創建和交易通常遵循特定的區塊鏈代用幣標準。最知名的標準主要來自 Ethereum:

  • ERC-721: 這是最早且應用最廣泛的標準,專門針對 Ethereum 上的不可偽造代幣。它定義了一個最小的介面(包括所有權查詢、安全轉移等),以確保每個 ERC-721 代幣都是完全獨一無二的。早期的顯著例子包括 CryptoPunks(啟發了ERC-721)和 CryptoKitties。
  • ERC-1155: 由 Enjin 團隊提出,這是一個更靈活、更有效率的多重代幣標準。它允許在同一智能合約中同時創建和管理多種代幣類型,其中可包括不可替代代幣(如獨一無二的遊戲道具)和可替代代幣(如多份相同的遊戲幣)。這可大幅降低部署多種代幣的 Gas 費用和複雜性,特別適用於需要各種資產類型的遊戲和 metaverse 應用程式。

除了 Ethereum 之外,其他主要的公有鏈 (例如 Solana、BNB Chain、Polygon、Flow、Tezos 等) 都有自己的 NFT 標準和活躍的 NFT 生態系統。

學習目標: 瞭解 NFT 從構想到市場流通的完整流程,包括主要的鑄幣步驟。

NFT 的生命週期涉及多個階段,從一個想法的誕生到成為區塊鏈上可驗證的唯一資產,再到市場流通和應用。最核心的環節是 「造幣」。

NFT 造幣與生命週期資訊圖表

鑄造 NFT: 造幣是將數位檔案(如圖片、視訊、音訊、3D 模型等)或真實世界資產的描述轉換為區塊鏈上的 NFT 的過程。主要步驟包括

  1. 準備數位內容與元資料: 創造者首先要準備他們想要標記化的數位內容。他們也需要準備描述此內容的元資料,例如名稱、描述、屬性(特徵、稀有性等),以及內容本身的連結。
  2. 選擇區塊鏈和 NFT 市場/平台: 創造者決定在哪個區塊鏈 (例如 Ethereum、Solana、Polygon) 上發行 NFT,通常會選擇一個 NFT 鑄幣平台或市場 (例如 OpenSea、Rarible、Magic Eden 或自訂智慧合約)。
  3. 連接錢包並支付汽油費: 創造者必須使用相容的加密貨幣錢包(如 MetaMask)連接鑄幣平台,並確保有足夠的原生代幣(如 ETH)來支付鑄幣交易費用(Gas 費用)。
  4. 上傳內容和填寫資訊: 數位內容上傳至平台(或提供儲存連結,例如 IPFS CID),並填寫元資料資訊。
  5. 執行鑄造交易: 平台引導創造者啟動特殊的區塊鏈交易,調用 NFT 智慧合約的造幣功能。一旦交易得到區塊鏈網路的確認,一個具有唯一代幣 ID 的新 NFT 就會被創建,並記錄在創建者的錢包地址下。此 NFT 現在正式存在於區塊鏈上。

NFT 生命週期:

  • 創作/製造: 如上所述,這是 NFT 生命的起點。
  • 主要銷售/經銷: 鑄造後,創造者可以直接將 NFT 賣給收藏家或使用者,或透過拍賣或盲盒分銷。
  • 二級市場交易: NFT 持有人可以在各種 NFT 市場上列出他們的 NFT 進行銷售。智慧合約通常允許創作者自動從每個二級市場銷售中賺取一定比例的版稅。
  • 保持與顯示: 收藏家可以將 NFT 放在錢包中,並在數位藝廊、元宇宙空間或社交媒體虛擬人偶中展示。
  • 功用與應用: 除了收藏價值之外,NFT 還可具有實際效用,例如可作為遊戲資產、會員憑證、活動門票、投票權或兌換實體商品的憑證。
  • 燃燒: 在某些情況下,NFT 可以被其擁有者永久銷毀(即發送到一個無法存取的地址),例如,為了減少供應量或作為遊戲機制的一部分。

NFT 的生命週期是動態的,其價值和意義可能會隨著時間、市場趨勢和社群互動而演變。

學習目標: 回顧 NFT 市場爆炸性成長之後的大幅衰退,瞭解市場規模的變化趨勢,並分析造成近期波動的主要因素。

NFT 市場的崛起與牛市高峰(約 2021 年至 2022 年初):

雖然 NFT 的概念早在 2014 年就已出現,並在 2017 年透過 CryptoKitties 等專案獲得初步的關注,但市場真正經歷驚人的爆炸性成長是在 2021 年,交易量和關注度在 2022 年初達到高峰。

這段期間的市場特徵:

  • 高價值數位藝術拍賣: 藝術家 Beeple 的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 "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6,930萬美元成交,標誌著NFT市場的一個里程碑事件,獲得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 簡介圖片 (PFP) 項目的受歡迎程度: CryptoPunks 和 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 等專案迅速崛起,不僅成為高價值的收藏品,也演變成數位身份和高階社群會員資格的象徵,吸引許多名人和品牌參與。
  • GameFi 的崛起: 代表「玩到賺」模式的遊戲如 Axie Infinity,利用 NFT 作為核心遊戲資產,吸引了龐大的使用者群,尤其是在東南亞。
  • 名人影響力與品牌進入: 許多藝人、運動明星和知名品牌(如 Nike、Adidas、Gucci)都推出了自己的 NFT 或與 NFT 項目合作,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熱情。

在此期間,市場情緒極為樂觀,投機行為盛行。大量資金(包括風險資金和個人投資者)流入 NFT 領域,導致交易量和 NFT 價格屢創新高。

市場大幅下滑與「零價值」現象分析:

2022 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全球宏觀經濟環境收緊(如加息、通脹等),加密貨幣市場整體進入熊市(如 LUNA/UST 崩潰、FTX 破產等黑天鵝事件),早期市場泡沫逐漸破滅,導致 NFT 市場出現明顯降溫調整。

許多在牛市中被炒高的 NFT 價格都經歷了劇烈下跌,交易量大幅萎縮,流動性枯竭。根據一些市場分析報告 (例如 dappGambl 在 2023 年 9 月的報告),在數千個受調查的 NFT 收藏品中,有高達 95% 的專案市值降低為零或幾近于零,顯示幾乎沒有交易活動或市場需求。

交易量和市場規模資料的變化:

NFT 的每週交易量從高峰期(例如 2022 年 1 月接近 $28 億美元)驟降至 2023 年初和 2024 年初的數千萬美元水平(例如 2023 年 9 月的一週交易量約為 $8000 萬美元)。

儘管經歷了劇烈的調整,但並非所有的 NFT 都失去了價值。一些具有強大品牌、社群基礎和實用性的領先專案(如 CryptoPunks 和 BAYC 的某些系列,以及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仍然保持市場價值和交易活動,儘管低於峰值水平。

對於 NFT 市場的長期規模,部分市場研究機構仍持審慎樂觀態度。例如,預測2023年全球NFT平台市場規模約為$49億元,到2032年有可能達到$405億元左右,顯示出一定的預期複合年增長率(CAGR約為30.23%)。這表明市場預期 NFT 技術在經歷洗牌後,將在更成熟的應用場景中找到可持續的增長點。

NFT 市場的劇烈波動反映了從早期的非理性熱情和投機階段,到注重基本面、內在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更理性回歸。泡沫的破滅淘汰了無數劣質項目,但也為真正有價值的創新應用創造了蓬勃發展的空間。

學習目標: 分析導致許多 NFT 專案在市場調整期間急速下滑或價值為零的多方面根本原因,包括供需失衡、過度投機、缺乏長期價值支持等。

在 2021-2022 年的狂熱之後,NFT 市場經歷了大規模的價值下跌,許多專案趨向「零」。這種結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供需嚴重失衡,產量臨界值極低:

  • 大量供應: 在 NFT 熱潮期間,製作和發行 NFT 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將數位影像、視訊甚至簡單的文字製作成 NFT。眾多 NFT 市場和鑄造平台的出現進一步降低了發行成本。
  • 人工智能產生內容的影響: 人工智能生成藝術 (AIGC) 工具(如 Midjourney、DALL-E)的普及,使視覺上吸引人的數位內容得以快速、低成本地大量生產,導致 NFT 供應的爆炸性增加。
  • 稀缺性的稀釋: 當市場上充斥著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個 NFT 專案時,絕大多數都難以維持所宣稱的「稀缺性」和獨特性,造成嚴重的供需失衡。

過度的市場投機、炒作和非理性的泡沫爆破:

  • FOMO 驅動的情緒: 在牛市高峰時期,許多投資者購買 NFT 並非基於對其藝術價值、技術創新或長期效用的瞭解,而是因為害怕錯失創富機會 (FOMO),盲目追逐潮流,推高了 NFT 的價格,造成了巨大的市場泡沫。
  • 炒作文化的盛行: 名人的影響力、社交媒體的病毒式宣傳,以及某些專案的過度行銷,助長了 NFT 市場的非理性繁榮。許多 NFT 的價格開始脫離其內在價值。
  • 流動性驅動的龐氏特徵: 一些新資本流動項目依靠持續的新買家以較高的價格接手。一旦市場情緒冷卻,新資金流入放緩,流動資金枯竭,這種「傳遞包裹」的遊戲就難以持續,導致價格崩盤。
  • 泡沫爆破: 當宏觀經濟狀況逆轉、整體加密貨幣市場下跌,或是投機者開始意識到風險太高而開始獲利時,NFT 市場泡沫便迅速破滅。

缺乏真正的效用和長期價值支援:

  • 影像」的價值困境: 絕大多數的 NFT 僅作為連結數位影像的憑證,除了視覺欣賞或展示之外,缺乏任何實際功能或效用。一旦市場熱情減退,這些「小圖像」的價值就很難維持。
  • 缺乏持續的生態系統發展: 許多 NFT 專案缺乏明確的長期發展路線圖、持續的社群建構、授權計畫,或發行後與其他應用程式的整合,無法為持有者提供持續的價值回報或獨特的體驗,導致使用者失去興趣而拋售。

低持有率和集中所有權:

研究顯示,在市場調整期間,許多NFT收藏品的實際獨立持有比例非常低(例如,某些報告指出,在某一時點,約79%的NFT系列中,未售出的NFT相對於總供應量的比例很高,這意味著大量的NFT被少數「鯨魚」或項目團隊持有,或者根本沒有被市場完全消化)。這種高度集中的所有權導致市場流動性很差;一旦大持有者拋售,價格就會暴跌。

專案團隊與欺詐活動的問題:

  • 拉桿: 有些惡意的專案團隊最初可能以詐騙為目的,透過虛假廣告吸引投資人購買 NFT,迅速轉移籌集的資金,並放棄專案,導致 NFT 的價值即時為零。
  • 管理不善或拋棄: 即使沒有惡意意圖,專案團隊也可能因經驗不足、資金不足或市場狀況改變而無法持續營運和開發專案,最終導致 NFT 價值減損。

宏觀經濟因素與整體市場環境:

全球主要經濟體為對抗通脹而加息等緊縮貨幣政策導致市場流動性減少,降低了投資者對高風險資產的偏好。整體加密貨幣市場進入熊市階段,也對 NFT 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技術和基礎設施問題:

有些 NFT 的元資料儲存在中央伺服器上。如果這些伺服器關閉或專案團隊停止維護,NFT 可能會變成「死鏈結」,失去其視覺表現和某些價值。雖然 IPFS 等分散式儲存解決方案有助於緩解這個問題,但並非所有專案都採用這些解決方案,而且 IPFS 上的檔案需要節點持續釘選,以確保永久可用性。

總之,NFT市場的調整是多重因素重疊的結果,暴露了早期市場的不成熟和脆弱性。這也為產業未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訓:NFT的長期價值必須建立在真正的藝術價值、創新、社會共識、實用性或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的基礎上,而非短期的投機炒作。

學習目標: 廣泛探索 NFT 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和潛在價值,包括數位藝術、遊戲、收藏品、品牌行銷、虛擬世界和身分驗證。

儘管市場波動,NFT 作為數位資產和所有權驗證技術的獨特代表,仍然擁有廣大的應用潛力,並已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價值:

數位藝術與收藏品:

  • 最成熟的應用: 這是 NFT 最受認可且目前最主要的應用領域。藝術家可以將其數位影像、視訊、音訊、3D 模型和其他作品作為 NFT,在區塊鏈上建立其真實性、唯一性和所有權,並透過 NFT 市場進行銷售。
  • 授權藝術家: NFT 為數位藝術家提供了作品獲利的新管道,並與收藏家進行更直接的互動。智慧合約也可設定為確保藝術家每次在二級市場轉售其作品時,都能自動收到一定比例的版稅。

Profile Picture (PFP) NFT:

  • CryptoPunks、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Azuki 等專案不僅演變成數位收藏品,也成為獨特的社群身份標記、文化象徵、專屬俱樂部的會員資格,賦予持有者特定權利與社群歸屬感。
  • 傳統藝術與 NFT 的整合: 一些傳統藝術家和畫廊開始嘗試將實體藝術作品與 NFT 結合,或根據其作品發行 NFT 版本。

遊戲內資產 (GameFi - Play-to-Earn/Own):

  • 真正的資產所有權: NFT 可以代表遊戲中的各種虛擬資產,例如角色、道具、皮膚、武器、土地和寵物。有別於傳統遊戲中玩家只有使用權,以 NFT 為基礎的遊戲資產是玩家真正擁有的,並記錄在區塊鏈上,讓玩家可以在相容的遊戲/平台間自由交易、轉移或使用。
  • Play-to-Earn (P2E) 模型: 玩家可透過參與、完成任務或贏得比賽賺取 NFT 資產或遊戲代幣。Axie Infinity 是早期 P2E 模式的代表。雖然 P2E 模式的永續性受到挑戰,但「在遊戲中擁有資產」的概念仍在發展中。

品牌互動、行銷和會員制度:

  • 品牌合作與數位收藏品: 許多知名品牌(如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Prada、Tiffany;運動品牌 Nike、Adidas;汽車品牌 Porsche;食品品牌 Starbucks)已利用 NFT 進行品牌行銷,發行限量版數位收藏品,與消費者建立新的互動關係。
  • 會員資格與獨家體驗: NFT 可作為會員卡、貴賓通行證或忠誠計劃憑證,讓持有者享有專屬折扣、優先購買權、參與線下活動 (如時裝秀門票、後台通行證),以及存取特殊內容的權利。

實體產品與 NFT 的整合 (Phygital):

  • 購買實體產品可能包含相應的 NFT,作為真實性證明、所有權證書,或解鎖其他數位體驗。

虛擬世界 (Metaverse) 中的資產:

  • 在分散式的 metaverse 平台 (例如 Decentraland、The Sandbox、Otherside),NFT 被廣泛用來代表虛擬土地 (LANDs)、建築物、虛擬人 (avatar) 衣服和配件,以及其他虛擬物品的所有權。使用者可以購買、出售或租賃這些 NFT 資產,並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建設和互動。

NFT 金融化 (NFTFi):

  • 圍繞 NFT 的金融服務,例如 NFT 貸款、分期付款、指數基金、衍生工具等。

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

  • 隨著市場的成熟,業界可加強 NFT 發行、交易、版權等的規範化與標準化,以提高市場透明度,保障使用者權益。

生態多樣化:

  • NFT 的應用將超越目前的收藏和遊戲,並擴展至更實際的情境,例如教育證書、專業認證、忠誠計劃、投票權等。

學習目標: 參與 NFT 市場時,識別潛在的投資和安全風險。

真實性與版權問題:

  • 市場上可能存在未經授權複製他人作品而鑄造的偽造NFT,或者創作者誇大其作品的原創性。購買NFT不一定意味著獲得作品的版權。
  • 必須仔細核實創作人的身份和作品的來源。

市場流動性風險:

  • 許多 NFT 專案,尤其是利基型或新興專案,可能會面臨流動資金問題,在需要時難以找到買家,或被迫以遠低於預期的價格出售。

平台安全與技術風險:

  • NFT 交易平台可能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導致用戶資金或 NFT 被盜,用戶資料外洩。
  • 智慧契約中的漏洞可能會導致 NFT 被盜或功能異常。
  • 如果伺服器關閉,依賴集中式伺服器儲存元資料的 NFT 可能會失去其視覺表現(「影像變成死連結」的問題)。IPFS 等分散式儲存解決方案可協助減緩此問題。

市場波動與投機風險:

  • 受市場情緒、名人效應、宏觀經濟因素及其他不可預測因素的影響,NFT 市場經歷著極端價格波動,表現出高度投機特性。
  • 投資者可能面臨價格在短時間內大幅下跌的風險,有可能導致價值接近于零。

合規與法規風險:

  • 有關 NFT 的全球法規仍不明晰,且不斷演變。某些 NFT 可能會被歸類為證券,並受到相應法規的規範。
  • 稅務處理也可能很複雜。

詐欺與拉鋸風險:

  • 有些無良的專案團隊可能會透過虛假廣告吸引投資人購買 NFT,然後再進行地毯式拉人,帶著資金消失,讓投資人拿著毫無價值的 NFT。

瞭解風險:

許多投資者可能對 NFT 的基礎技術、價值基礎和潛在風險缺乏充分瞭解,導致僅基於市場炒作而盲目投資。

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