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法規與加密貨幣之間的關係 加密貨幣:為什麼 STO 會受到法規審查?

SEC 對加密貨幣的打擊:為何安全代幣面臨前所未有的審查

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不變的規則

儘管加密貨幣行業的技術新穎,但它卻一直在迎頭撞上一個已有 80 年歷史的法律標準。Howey Test 是最高法院在 1946 年的 *SEC v. W.J. Howey Co.* 案中制定的,至今仍是美國證券監管的基石。這項看似陳舊的測試將投資合約定義為:
(1) 金錢投資
(2) 在共同企業中
(3) 期望獲利
(4) 主要來自他人的努力

SEC 在代幣發行中堅持不懈地應用此框架。當推銷者在銷售數位資產時,承諾以管理者的努力為基礎的回報,根據聯邦法律,他們幾乎肯定是在提供證券。正如 SEC 執行總監 Gurbir Grewal 所說,「證券的定義現在是,而且一直都是,以原則為基礎,允許創新投資產品的靈活性,無論是技術驅動的還是其他」。

重塑加密貨幣的執法行動

SEC 的執法追蹤記錄顯示出一種明顯的審查升級模式:

  • DAO 報告 (2017):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判定:透過分散式自治組織發行的代幣構成證券
  • Telegram (2019年): 停止 Gram 代幣銷售,強化未註冊發售違反證券法的規定
  • BlockFi 結算 (2022): $ 對加密借貸產品處以 1 億元罰款
  • 瑞波實驗室 (2023): 分水嶺訴訟決定 XRP 代幣是否符合證券資格
  • Kraken (2023): 因未註冊攤位即服務計畫而被收費
  • Binance 和 Coinbase (2023): 同時控告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以未註冊經紀商、交易所及結算機構的方式營運

這些案例開創了一個重要的先例:在加密貨幣領域,監管合規並不是可有可无的。「在這個領域,沒有一個律師或市場參與者不知道適用的監管框架和測試,」Grewal 表示。「不喜歡這個消息和沒有收到這個消息是兩回事」。

代幣發行者的合規責任

對於發行代幣的公司而言,監管的影響是深遠的:

註冊要求:

  • 大多數代用幣發售必須向 SEC 註冊,除非符合豁免資格
  • D 法規:向經認證的投資者進行私人銷售
  • S 法規:避開美國投資者的境外發售
  • A+ 規範:最高 $75 百萬美元的有限公開發售

財務披露:
處理加密貨幣的上市公司必須在 10-Q 和 10-K 報告中提供詳細的披露,內容包括

  • 加密資產的資產負債表報告
  • 加密貨幣交易的收入確認
  • 代幣銷售收益的分類(負債、權益或遞延收入)
  • 使用公認會計準則進行公允價值計量

風險管理:
公司必須揭露重大風險,包括

  • 法規的不確定性和執法行動
  • 市場極度波動
  • 網路安全漏洞
  • 市場衰退期間的流動資金限制

不合规的人力成本

監管行動的背後,是驚人的投資者損失:

  • 46% 的美國加密貨幣投資者報告收益不如預期
  • 四分之三的美國人對加密貨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缺乏信心
  • 31% 的前加密投資者已完全退出市場
  • 低收入投資者在 43% 顯示出更高的退出率

SEC 已記錄了令人警覺的傷害模式:

  • "Defi "發售的產品「既不是分散式,也不是金融,而是詐騙」。
  • 穩定的硬幣「既不穩定,也不是硬幣,而是偽造的
  • 平台崩潰,「數十億客戶資產被濫用或盜用」
  • 影響者在未披露報酬的情況下非法兜售代幣

"Grewal 在 William & Mary 的演講中透露:「這些被指控的騙局中,有些已導致投資人受害者在破產法庭門前排隊,希望能討回他們辛苦賺來的一小部分錢。

創新與合規的悖論

業界一直以來的論點是,法規會扼殺創新。SEC 直接反駁了這種說法:
"创新和遵守证券法并不相互排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隨時準備與加密創業者合作,並理解靈活應用我們的披露要求的必要性"。

真正的問題在於結構上的缺陷:

  • 傳統的證券市場將交換所、經紀人和清算功能分開,並內建檢查功能
  • 加密平台經常結合這些功能,造成危險的衝突
  • 如果沒有適當的註冊,這些實體就可以逃避 SEC 的監督、記錄保存要求和審查。

FTX 的倒閉就是這種危險的例證,SEC 指控 Sam Bankman-Fried「不僅欺詐地向投資者募集了數十億美元,還濫用了屬於 FTX 交易客戶的數十億美元資金」。

掠奪性作業與弱勢社群

令人不安的是,監管漏洞使得邊緣群體成為掠奪性的目標:

  • 美國黑人比美國白人更有可能擁有加密貨幣
  • 黑人和西班牙裔投資者在最近的市場崩盤中遭受了不成比例的損失
  • "掠奪性融入」策略宣揚金融解放的虛假敘述
  • 親信詐騙利用社區對傳統金融的信任和懷疑

Grewal 指出,「加密貨幣提高金融包容性的承諾仍未得到支持,」他引述證據指出,儘管早期已被採用,但弱勢社群最終仍在市場衰退中首當其衝。

前進之路

法規環境持續演變:

  • 國會對於穩定幣和分散式金融的辯論
  • 界定 SEC 司法管轄權範圍的重要法院裁決
  • 國際法規發展,例如歐盟的 MiCA 架構

對於在此領域中遨遊的企業而言,基本步驟是不可或缺的:

  1. 法律評估: 透過嚴格的 Howey 測試分析來確定證券狀態
  2. 合規基礎架構: 實施健全的內部控制和會計制度
  3. 透明披露: 提供明確的風險因素和財務報告
  4. 監護解決方案: 與合格的託管人合作以保護資產

隨著 SEC 加強執法力度,有一項原則始終如一:「只要證券投資人現在受到傷害,我們就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監管模糊不清的時代即將結束,而證券代用幣正處於這場地震轉變的中心。

加密貨幣未來的風險

技術創新與投資者保護之間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雖然區塊鏈技術本身並未受到審查,但其金融應用必須符合久經考驗的原則:

  • 透明作業取代不透明結構
  • 清晰的披露取代技術上的模糊
  • 責任取代匿名發展

SEC 已完成 100 多項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執法行動,還有更多行動正在進行中,其訊息非常明確:無論資產的數位性質如何,證券法都適用。對於安全代幣發售而言,這意味著要麼接受合規,要麼面臨後果。監管審查不會消失,反而會成為新的常態。

立即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