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4 日 - 兩起備受矚目的網際網路企業詐騙案件浮出水面,突顯數位治理的系統漏洞:
1.Ele.me 前 CEO 和物流主管被上海警方發現在任內收受 4,000 萬元人民幣的商業賄賂,現金被藏匿在多處出租房中。
2.北京某短視頻平台高管涉嫌通過操縱獎勵政策和審批流程,將資金轉換為比特幣隱匿,從而挪用 1.4 億元人民幣。
這些案例體現了現代企業犯罪的三種關鍵模式:濫用權力、非法利潤計劃和資產混淆。傳統網際網路公司面臨治理稽核,而在監管灰色地帶運作的 Web3 專案則因分散的結構和模糊的問責架構而呈現更高的風險。
法律執業者邵世瑋報告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 Web3 案例:
案例 A:一名技術合作夥伴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將數百萬的專案資金轉用於加密貨幣交易,造成全盤損失。融資夥伴隨後以挪用公款為由提起法律訴訟。
案例 B:一位核心開發人員在辭職前複製了專有的量化交易系統,成立了一家競爭企業。公司以竊取和挪用商業機密為由提出刑事起訴。
五大挑戰妨礙 Web3 欺詐檢控:
1.中國加密貨幣禁令下的政策限制
2.司法人員不熟悉區塊鏈商業模式
3.受害者因法規方面的顧慮而不願與主管機關接觸
4.跨境業務的司法管轄權含糊不清問題
5.利潤優先於合規的行業文化
顯著的進展包括
- 北京當局從視頻平台案件中追回8900萬人民幣的比特幣
- 深圳法院以篡改代碼罪判區塊鏈工程師兩年
- 主要交易所(Binance、OKX、Bitget)建立正式的執法合作管道
雖然 Web3 的分散性無法杜絕人為瀆職行為,但不斷演進的司法能力和平台透明度措施顯示產業已逐漸成熟。建立明確的治理標準仍是產業永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免責聲明:本分析僅代表作者的專業觀點,不構成法律建議或投資指導。